BIM是什么?

泰山极客知识635

BIM是源自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自提出以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现阶段,世界各国对BIM的定义仍在进行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中国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中对BIM术语定义如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是以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协调、项目信息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流程。建筑公司通过使用BIM,可以在整个流程中将统一的信息创新、设计和绘制出项目,还可以通过真实性模拟和建筑可视化来更好地沟通,以便让项目各方了解工期、现场实时情况、成本和环境影响等项目基本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精髓在于这些数据能贯穿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建造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持续发挥作用。


特点:

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

BIM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BIM是一种管理手段,是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发展:


随着发展的不同阶段,BIM有不同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对于BIM中的M,也就有了三种不同含义的解释,包括:

1)BIM 1.0阶段:静态的“Model”,侧重于模型。

2)BIM 2.0阶段:动态的“Modeling”,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3)BIM 3.0阶段:“Management”,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


在BIM发展的1.0阶段,

静态的“Model”,就把BIM技术与实际施工建设拆分开了,而实际上国内有很多的工程项目恰恰就是这样做的。

比如有的企业会单独设立一个BIM小组,把所有关于BIM的工作安排给这个小组来做。

这样的BIM小组主要工作有两个。第一个工作是在建设开始的时候,根据二维平面图纸「翻」出来一个三维的模型,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更炫的表达方式罢了。

工程开工后,所有的建造工作还是会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实施,并不跟BIM产生关系。

等到工程项目结束了,BIM小组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修改模型,交出一份竣工版的模型,交差完事。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BIM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Model,它仅仅是一个模型,把图纸或者竣工的工程搬到电脑中,用三维的方式给人看。这样的BIM,自然产生不了什么价值。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批从事了BIM工作的人们经常吐槽的地方,钱没少花,夜也没少熬,没创造什么价值,觉得BIM没有用。


在BIM发展的2.0阶段,

动态的“Modeling”,BIM要参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就是在开始动工前,业主就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个BIM模型,注意这里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设计方。

比如使用BIM技术的各方,就经常忽略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在前期流程中起到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我们实际上是在工程真正开始之前,在电脑中把整个项目模拟建设一次。

这时候这个模型其实是“拟完成作品的模型”,在计算机中,它已经完成了。

在实际建造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会尽量根据这个模型去进行建设,而要想大家根据模型去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的模拟建设中,各方就都能够参与到数字模型的建立中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说在建模的时候有一方没有参与,比如施工方,那这个数字化模型在实施的时候就会遇到和传统方法中同样的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碰撞问题。例如装配式高层住宅施工,往往施工空间狭小,电梯井、梁、柱、墙,结构复杂,在这类复杂场景中进行梁、柱、墙的安装极易发生碰撞问题,导致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在虚拟场景中预先对安装工艺进行模拟,可以对碰撞问题进行检测,进而优化安装工艺,有效避免质量和安全事故。


在BIM 3.0阶段:

“Management”,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


BIM的应用:

在BIM 1.0阶段:建模技术

BIM1.0应用时代主要特征是可视化和绘图,它的历史使命是替代了CAD,开启了BIM新时代,而国内BIM1.0应用时代可能延后3~5年,其标志性的情景是越来越多的建筑从业人员开始应用Revit、Tekla等BIM建模工具。

BIM1.0应用时代实际上是以BIM三维可视化特性吸引人们眼球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方案效果图、内部功能展示宣传以及在设计阶段综合管线的碰撞检查。



在BIM 2.0阶段:信息化应用

BIM的核心价值就是BIM的信息化应用。而BIM1.0主要集中在建模方面,只实现了Modeling,却没有充分发挥BIM的核心信息(Information)的价值.

BIM2.0是建立在BIM1.0建模基础上,以实施阶段BIM的综合应用为重点,逐步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并与信息领域新技术紧密结合。


在BIM 3.0阶段:

a.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项目全生命期全过程技术管理应用拓展。

b.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

c.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


返回列表

没有更早的文章了...

下一篇:CIM是什么?

相关文章

智慧城市是什么?

智慧城市是什么?

智慧城市(英语:Smart City)起源于传媒领域,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建设、管理与运营等领域中,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智能计算技术的应用,使得城市管理、教育、医疗、房地产...

智慧小区是什么?

智慧小区是什么?

智慧小区是指充分利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从与小区相关的法律法规、行业政策、物业信息、物业服务等方面,为小区居民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化和智慧化的生活环境。...

智慧工地是什么?

智慧工地是什么?

智慧施工现场是指利用信息技术,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准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施工过程管理建立互联、合作、智能生产和科学管理建设项目信息生态系统,利用虚拟现实环境中物联网收集的工程信息进行数据挖掘和分析,提供...

CIM是什么?

CIM是什么?

CIM指的是城市信息模型(City Information Modeling)。以建筑信息模型(BIM)、数字孪生(Digital Twin)、地理信息系统(GIS)、物联网(IoT)等技术为基础,整...

IBMS是什么?

IBMS是什么?

IBMS全称Intelligent Building Management System,中文名叫智能化集成系统,是指在BAS的基础上更进一步的与通信网络系统、信息网络系统实现更高一层的建筑集成管理系...

智慧园区是什么?

智慧园区是什么?

园区指一般由政府(民营企业与政府合作)规划建设的,供水、供电、供气、通讯、道路、仓储及其它配套设施齐全、布局合理且能够满足从事某种特定行业生产和科学实验需要的标准性建筑物或建筑物群体,“包括工业园区、...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