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是什么?
BIM是源自于“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的缩写,中文译为“建筑信息模型”。BIM自提出以来,不同国家、不同时期、不同的应用领域有着不同的定义,现阶段,世界各国对BIM的定义仍在进行着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中国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的国家标准《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统一标准》(GB/T 51212—2016)中对BIM术语定义如下:
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建筑信息模型:是指在建设工程及设施全生命期内,对其物理和功能特性进行数字化表达,并依此设计、施工、运营过程和结果的总称。
BIM是以建筑工程项目的各项相关信息数据为基础而建立的建筑模型,通过数字信息仿真,模拟建筑物所具有的真实信息。它是以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协调、项目信息为基础而构建的集成流程。建筑公司通过使用BIM,可以在整个流程中将统一的信息创新、设计和绘制出项目,还可以通过真实性模拟和建筑可视化来更好地沟通,以便让项目各方了解工期、现场实时情况、成本和环境影响等项目基本信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精髓在于这些数据能贯穿项目的整个寿命期,对项目的建造及后期的运营管理持续发挥作用。
特点:
信息完备性、信息关联性、信息一致性、 可视化、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和可出图性。
BIM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在同一平台上,共享同一建筑信息模型。利于项目可视化、精细化建造。BIM是一种管理手段,是实现建筑业精细化,信息化管理的重要工具。
发展:
随着发展的不同阶段,BIM有不同的概念和内涵。
目前,对于BIM中的M,也就有了三种不同含义的解释,包括:
1)BIM 1.0阶段:静态的“Model”,侧重于模型。
2)BIM 2.0阶段:动态的“Modeling”,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3)BIM 3.0阶段:“Management”,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
在BIM发展的1.0阶段,
静态的“Model”,就把BIM技术与实际施工建设拆分开了,而实际上国内有很多的工程项目恰恰就是这样做的。
比如有的企业会单独设立一个BIM小组,把所有关于BIM的工作安排给这个小组来做。
这样的BIM小组主要工作有两个。第一个工作是在建设开始的时候,根据二维平面图纸「翻」出来一个三维的模型,其实不过是换了一种更炫的表达方式罢了。
工程开工后,所有的建造工作还是会按照传统的方式来实施,并不跟BIM产生关系。
等到工程项目结束了,BIM小组再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修改模型,交出一份竣工版的模型,交差完事。
在这种工作模式下,BIM就是我们刚才说到的Model,它仅仅是一个模型,把图纸或者竣工的工程搬到电脑中,用三维的方式给人看。这样的BIM,自然产生不了什么价值。这也是目前国内第一批从事了BIM工作的人们经常吐槽的地方,钱没少花,夜也没少熬,没创造什么价值,觉得BIM没有用。
在BIM发展的2.0阶段,
动态的“Modeling”,BIM要参与工程的全生命周期。就是在开始动工前,业主就召集设计方、施工方、材料供应商、监理方等各方面一起做出一个BIM模型,注意这里的参与者不仅仅是设计方。
比如使用BIM技术的各方,就经常忽略材料和设备供应商在前期流程中起到的作用。
在这个阶段,我们实际上是在工程真正开始之前,在电脑中把整个项目模拟建设一次。
这时候这个模型其实是“拟完成作品的模型”,在计算机中,它已经完成了。
在实际建造的过程中,参与人员会尽量根据这个模型去进行建设,而要想大家根据模型去建设,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一开始的模拟建设中,各方就都能够参与到数字模型的建立中来,共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如果说在建模的时候有一方没有参与,比如施工方,那这个数字化模型在实施的时候就会遇到和传统方法中同样的问题。
最常见的问题就是碰撞问题。例如装配式高层住宅施工,往往施工空间狭小,电梯井、梁、柱、墙,结构复杂,在这类复杂场景中进行梁、柱、墙的安装极易发生碰撞问题,导致发生质量安全事故。在虚拟场景中预先对安装工艺进行模拟,可以对碰撞问题进行检测,进而优化安装工艺,有效避免质量和安全事故。
在BIM 3.0阶段:
“Management”,侧重于项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应用。
BIM的应用:
在BIM 1.0阶段:建模技术
BIM1.0应用时代主要特征是可视化和绘图,它的历史使命是替代了CAD,开启了BIM新时代,而国内BIM1.0应用时代可能延后3~5年,其标志性的情景是越来越多的建筑从业人员开始应用Revit、Tekla等BIM建模工具。
BIM1.0应用时代实际上是以BIM三维可视化特性吸引人们眼球的,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建筑方案效果图、内部功能展示宣传以及在设计阶段综合管线的碰撞检查。
在BIM 2.0阶段:信息化应用
BIM的核心价值就是BIM的信息化应用。而BIM1.0主要集中在建模方面,只实现了Modeling,却没有充分发挥BIM的核心信息(Information)的价值.
BIM2.0是建立在BIM1.0建模基础上,以实施阶段BIM的综合应用为重点,逐步覆盖建筑全生命周期,并与信息领域新技术紧密结合。
在BIM 3.0阶段:
a.从施工技术管理应用向项目全生命期全过程技术管理应用拓展。
b.从项目现场管理向施工企业经营管理延伸。
c.从施工阶段应用向建筑全生命期辐射。